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

支持廣東歌!?

最近在電視上不時能看到一個廣告,內容是不同香港偶像輪流出現呼籲觀眾愛廣東歌,其原因各式各樣,其中一個最令人無言的,大意是同是廣東人,當然要愛廣東歌。

我認為,推廣任何產品/服務時,無不稱讚該產品最優秀的地方。以歌曲為例,可稱讚為優美動聽、打動人心、節拍蛋勁、真情流露等等,而要以同族為由號召則是最下策 - 因為再想不出任何可取之處,於是唯有以同鄉之情打動對方。

這可說是如實反應了香港的情況︰香港廣東歌曲的品質不及外語歌曲,於是越來越少人支持。如果有足夠人數支持,又何需打廣告搞活動?如果不是品質真的太差,聽眾又怎麼棄母語而選外語歌?

至於為何香港廣東歌樂壇不受支持,我認為有以下原因︰

1, 歌詞內容單調

九成香港廣東歌內容都關於戀愛主題,其他主題甚少。這對部份青少年來說可能正好,但對30歲以上的人來說可是乏味之極。可惜最有消費能力的人正是這班30上以的人士。

而且就算是青少年,要他們天天聽同樣主題,也總有一天覺得煩厭。還是音樂公司覺得香港人除了戀愛就不懂想別的事?
作為2X歲的年青人,我想聽勵志歌(如 BEYOND)!我要諷刺時事的歌(如農夫)!我要好聽的主題曲(如超人主題曲、歲月風雲)!或者是環保(如李克勤的花落誰家)友情、親情等各樣主題都想聽!

2, 歌曲旋律單調

某程度上,這也許可以說是卡拉OK帶來的問題。自從卡拉OK在香港普及後,為了方便大眾唱K,免不了要把歌曲難度降低,簡化旋律,於是歌曲越趨單調,聽來甚像工廠大量生產的成品。

另外,製片商不敢開創新市場,令非主流音樂難以發展,例如地下樂隊甚少能在主流傳媒獻唱,更別說其他類型的音樂了。沒有其他類型的音樂刺激,香港主流音樂就像一潭死水,沒流動也沒改變。

(唉~當我想聽有點 JAZZ/BLUES/PURE MUSIC/ROCK 味道的歌時,唯有在外語歌中找了)

3, 歌唱者技巧太差

其實如果只有以上兩點,也不算是死症,因為歌者可以用技巧搭救。但如歌者技巧不好,那就算歌寫得再好,旋律再動聽也沒用。

在香港,唱廣東歌的優勢非常大,光是容易明白內容,容易感到共鳴這一項就非常有利了。只要歌者不走音、不走調、不忘詞已經能出碟賣錢。可惜唱片公司老是找來一些光有外表沒有技巧的人來唱歌,連最基本的不走音、不走調、不忘詞、不咪嘴也做不到,稱他們為「歌手」實在是對「歌手」這行業的侮辱!

要是這些人沒有歌唱技巧,就乖乖地走他們的偶像路線,或者朝其他方向發展吧!看到歌唱比賽中的參賽者明明唱得比他們好,可就因為外表不夠「星味」就沒緣成為歌手,就覺得這班沒能力又死占位子的人好可憎啊!

明明就唱得不好,還把自己的歌拿去賣錢,沒有羞恥心的嗎!連11歲的小女孩都唱得好得多了->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qreUjfXZrs

還有唱片公司的高層,難道以為香港所有人都這麼膚淺,只看外表不聽技巧的?如今越來越少人買唱片就是你們策略錯誤的證據啦!

如今他們不思已過,不先改進,反而要求聽眾盲目支持,這不是本末倒置嗎?最可笑的這廣告竟是香港電台二台「太陽計劃2009」的活動之一。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,下次如果有人要說香港青年人不知進取,只會要求別人遷就時,請他們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做了壞榜樣啊!

沒有留言: